一、什么是寒露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戊;太阳到达黄经195°;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干支历戌月的起始。 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进入寒露,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
二、寒露习俗
登高: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而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所以登高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高寿。
赏菊: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
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有此节吃“花糕”的习俗,寓意“步步高升”。
观红叶:寒露时节到香山赏红叶早已成为北京市民的传统习惯与秋季出游的重头戏。
吃芝麻: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
斗蟋蟀:白露、秋分和寒露,是老北京人斗蟋蟀儿的高潮期。
饮菊花酒: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食蟹尝鲜:秋天是螃蟹丰收的季节,寒露时期吃榜蟹也成了一种传统习俗。在这个时期享用新鲜美味的榜蟹,通常以清蒸为主。同时还会搭配一些醋、姜、蒜等调料来提升蟹肉的鲜味。
三、寒露的谚语
1.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
2.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豆场。
3.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霜降到立冬,种麦莫放松。
4.品种更换,气候转暖,寒露种上,也不算晚。
5.早麦补,晚麦耩,最好不要过霜降。
6.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7.寒露霜降麦归土。
8.寒露霜降,赶快抛上。
9.寒露前后看早麦。
10.要得苗儿壮,寒露到霜降。
11.小麦点在寒露口,点一碗,收三斗。
12.菊花开,麦出来。
13.秋分种蒜,寒露种麦。
14.夏至种豆,重阳种麦。
15.夏至两边豆,重阳两边麦。
16.麦子难得倒针雨。
17.麦浇黄芽,谷浇老大。
18.豆见豆,九十六。
19.白露谷,寒露豆。
20.寒露收豆,花生收在秋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