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手抄报 传统文化 戏曲手抄报 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京剧手抄报非遗非文化遗产戏曲两人

2025-07-08 10:49:15 0
中国传统文化京剧手抄报非遗非文化遗产戏曲两人 中国传统文化京剧手抄报非遗非文化遗产戏曲两人 中国传统文化京剧手抄报非遗非文化遗产戏曲两人

  一、京剧的由来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二、京剧的分类

  京剧班社旧有"七行七科"之说 :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称占行)、净行、丑行、杂行、武行、流行。

  1、生

  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并应工猴儿戏)、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穷生、武小生) 、红生 、娃娃生。

  2、旦

  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青衣(正旦)、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彩旦。

  3、净

  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主要分为文净、武净两大类。文净又分正净(重唱功,称铜锤花脸、黑头)、副净(重工架表演,称架子花脸),武净分重把子工架的武花、重跌扑摔打的武花(也被称为摔打花脸)、油花(亦称毛净)。

  4、丑

  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分文丑(分方巾丑、袍带丑、老丑、荣衣丑,并兼演彩旦、婆子)、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各个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的技艺上各具特色。

热门手抄报

手抄报 儿童画 诗配画 科幻画 读书卡 万能模板

Copyright © 2019-2025 cnpta.com · 黔ICP备18002031号